随着产城融合理念深入城市发展,相对于以往的产业园区,现在的园区更加注重建筑功能的复合多元、公共空间的开放共享、建筑空间的灵活多变等,促进产业和城市在功能和空间上的融合,实现互利共生。所以在先进制造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上应对以下方面着重打造:
1、园区空间开放共享
传统产业园基本无交流沟通场所,空间封闭,无创新活力。新时代的先进制造产业园力求打破园区内外的空间壁垒,对内为员工创造友好交流的环境,对外“拆墙透绿”, 鼓励相邻的企业对地下空间的共建共享,并将园区的内公共空间以及配套服务实现全民共享。
2、建筑功能复合多元
先进制造产业园的功能区布局是规划设计中的关键,需要根据产业的需求合理配置相应功能,划分研发、中试小试、规模化生产、行政办公、生活服务等功能,确保各功能之间的高效联动和协同效应。
生产区应根据产业特点和生产流程,合理布局生产产线和厂房,确保生产效率和物流便捷,在设计上应注重流程优化和空间利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研发区应建设研发中心、实验室等技术设施,提供良好的研发环境和条件,吸引科技人才和研发机构入驻,在设计上应注重创新性和实用性,提高研发效率和创新能力;配套服务应建设用于行政办公的生产服务设施以及餐饮、住宿、商业、娱乐等生活服务设施,满足员工的生产、生活需求,提高园区的居住和工作舒适度,其中生活服务设施设计应注重多样化和高品质,营造舒适的园区生活环境;先进制造业注重优化生产流程,减少物料搬运和运输成本,仓储物流应结合生产空间进行规划,并建立高效的物流系统,确保人流、物流的便捷和高效,提高园区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展开剩余60%3、交通流线高效便捷
构建高效、便捷的交通流线对于园区的运行效率以及安全性至关重要。在规划初期,需对园区内外的交通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包括人流、车流、物流的流量、流向等,以此为基础确定开口方向以及位置,建立与外部交通网络的顺畅连接,确保物资和人员的快速进出。合理规划内部道路和交通流线,确保人流、车流、物流的高效流动,避免各流线之间的交叉,尽量做到人车分流,可以通过设置独立的人行步道、架空连廊等方式实现人车分流,减少人车混行带来的安全隐患。内部交通在设计上应注重便捷性和安全性,并应根据园区的停车需求,合理规划停车场的位置和规模,停车场应尽量靠近主要建筑和出入口,同时,应考虑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在后续园区管理和运营中,建议引入先进的智能交通系统和设备,以提高园区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4、绿化空间生态怡人
先进制造园区的绿化景观空间在设计上应注重生态平衡和景观的功能性,同时融入科技、创新和人性化的元素。在规划初期,应先统筹考虑园区周边的生态条件,从区域视角出发,以园区融入大环境的景观格局为首要,合理处理场地关系,初步形成景观空间上的设计意向以及重要景观界面。其中建筑出入口作为园区的“门面”,可以结合园区主导产业的特点或者龙头企业的企业文化,利用绿篱、点景树、企业logo等元素,虚实变化节奏分明,营造纯粹的企业形象。由于先进制造类产业建筑形态多半以大厂房为主,所以在绿化的营造上可以采用退台式绿化,营造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的植物搭配,削弱园区的枯燥性,丰富园区的景观层次和美感,在设计上应注重艺术性和功能性,提高园区的景观品质和吸引力。考虑员工长时间的工作后对于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向往,在景观空间布局景观廊架、阳光草坪、下沉空间等不同的休闲节点,让工作中的压力和疲惫有场景去放松和调节,休闲空间在设计上应注重多样性和趣味性,满足员工的不同需求。
5、建筑材料绿色环保
建筑设计与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园区的整体形象和功能,设计上在注重美观性的同时,应选用环保、节能材料,注重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打造既美观又实用的建筑空间。在建筑设计上推广绿色建筑标准,采用节能材料和技术,减少建筑能耗和碳排放,还应注重建筑的自然采光、通风和保温,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并结合现代美学和技术,注重建筑艺术性和功能性的打造,提升园区的建筑品质和吸引力。
6、建筑空间载体特点
随着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企业可能需要增加生产线或设备,因此厂房空间需要具备较高的灵活性和扩展性,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建筑和功能布局,提高园区的适应性和利用率,在平面空间布局设计应注重标准化和模块化,提高园区建设的效率和质量。为了满足对大型生产设备和复杂生产线的空间需求,导致厂房对于建筑层高、建筑荷载等方面要求较高,应根据生产工艺和设备要求合理设计建筑层高及荷载,确保生产空间的充足和灵活以及建筑结构的安全和稳定,一般新材料制造产业首层层高宜在6-12m,5G通信产业首层层高宜在6-10m,高端医疗器械电磁兼容性实验空间层高不得低于11-12m,不过园区内生活、办公空间的层高相对无特殊要求。
发布于:广东省聚富配资-炒股加杠杆平台-配资网官网-配资网站推荐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