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不许眨眼睛!”
“怎么又骂人了,跟谁学的?!”
如果您的孩子出现这些“怪动作”和“坏毛病”,请先别急着批评和纠正。
这很可能不是坏习惯,而是一种儿童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抽动症在作祟。很多家长因为不了解,将孩子的症状误认为是淘气、学坏了,反而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今天,我们就来为您准备一份一看就懂的区分指南,帮您拨开迷雾,正确应对。
第一幕:认识两种不同的“抽动”
抽动症就像一个“不听话的神经小精灵”,它会指挥身体某些部位不由自主地动作或发声。根据表现,我们大致把它分为两类:
1. 简单抽动:动作单一、声音简单
简单运动性抽动:身体某个部位突然、短暂、无意义的动作。 面部:频繁眨眼、挤眼、皱鼻子、噘嘴、歪嘴。 头颈部:摇头、点头、耸肩、扭脖子。 四肢:甩手、弹指、跺脚。 腹部:吸腹、鼓腹。 简单发声性抽动:发出简单、无意义的声音。 清嗓子、干咳、哼鼻子、犬吠声、发出“啊啊”、“咯咯”等怪声。展开剩余70%关键特征:动作和声音都比较“初级”,通常不涉及多组肌肉的协调配合。
2. 复杂抽动:动作复杂、声音有“内容”
复杂运动性抽动:一系列连贯、有目的性但“不合时宜”的动作组合。 模仿行为:模仿别人的动作(模仿他人眨眼、耸肩)。 猥亵行为:做出下流、不雅的动作(通常称为“秽亵行为”)。 触摸行为:触摸自己、他人或特定物体。 旋转、跳跃或看似有目的的连续动作,如拍打自己、调整衣服等。 复杂发声性抽动:发出有意义的单词、短语或句子。 秽语:突然骂人、说脏话或侮辱性词语(这是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典型特征)。 模仿言语:重复别人说过的话。 重复言语:不断重复自己的话或同一个词。关键特征:动作和声音更“高级”,看起来带有目的性,但在错误的时间、地点发生,孩子自己无法控制。
第二幕:一分钟快速自查指南
为了让您更清晰地理解,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表格来对比:
特征
简单抽动
动作表现:眨眼、耸肩、摇头等
声音表现:清嗓子、咳嗽、发出怪声
复杂程度:低,单一肌肉群
对孩子影响:容易被忽略或误诊为结膜炎、咽炎
家长常见误区:“孩子是不是眼睛/喉咙不舒服?”
复杂抽动
动作表现:模仿动作、猥亵动作、触摸、跳跃等
声音表现:说脏话、重复他人话语、说完整句子
复杂程度:高,多组肌肉协调,似有目的
对孩子影响:社交影响巨大,易被误解为“品德问题”
家长常见误区:孩子跟谁学的这么没礼貌?!”
请注意:很多孩子的抽动症状是混合存在的,可能同时有简单和复杂表现,并且症状会随着时间波动和变化。
第三幕:家长应该怎么办?
当您怀疑孩子可能有抽动症时,您的反应至关重要。
第一步:停止指责,理解接纳
请牢记,所有这些表现都是孩子无法控制的。责骂、惩罚和过度提醒,只会加剧孩子的紧张和焦虑,让抽动症状更严重。您的理解和接纳是孩子最好的“减压阀”。
第二步:记录症状,及时就医
一旦发现复杂抽动,特别是伴有说脏话的情况,务必寻求专业帮助。
看什么科:建议首选儿童神经内科或儿童精神心理科。 记录什么:用手机录下孩子的症状视频,记录发作的频率、强度、持续时间,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会加重或减轻。这些信息对医生诊断非常有价值。第三步:科学干预,综合治疗
专业的医生会进行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方案。治疗不一定是立刻用药,可能包括:
心理行为治疗:如习惯逆转训练,是首选的非药物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对于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孩子,医生会考虑使用药物控制症状。 家庭支持与环境调整: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兴奋和疲劳,创造一个宽松、温暖的家庭环境。孩子频繁眨眼睛、清嗓子,可能是“简单抽动”的信号;而一旦出现模仿、触摸,甚至说脏话,则很可能进入了“复杂抽动”的范畴。
[部分图文源网络 侵权联系删除]
发布于:江苏省聚富配资-炒股加杠杆平台-配资网官网-配资网站推荐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